市教育系统志愿者抗疫日记:第一次穿上防护服
范文:
人生有很多第一次,这些第一次往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也不例外。47岁的我,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需要,经历了人生难忘的第一次——第一次穿上防护服、变身“小白”,参与核酸检测志愿服务。
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做志愿者了,但今天我认领的志愿服务项目和以往大不一样。以往是去维持核酸检测现场秩序,去打电话排查黄码人员情况,去守老旧、无门卫小区卡口规劝督促小区居民不随意出门。今天认领的任务是:为做核酸的人员录入信息,和另一位志愿者配合给划片小区里的人员做核酸。
早上6:50,我提前到达雒城街道书院社区。抵达大门口时,便看见四五个人已在忙着穿防护服。我快步上楼,在书院社区二楼工作区报到并领取了任务——录入信息。这可是我从没干过的工作,我有点小紧张。在我的心目中,那些身穿防护服给大家做核酸的人是神圣的,不能出一丁点失误的,更何况我已是中年人,且对手机功能不太熟悉。
不容多想,一个干净利落的网格员姐姐迅速拉着我下楼,拿起一套防护服,叫我赶快穿上。先穿连体防护衣,这个简单,我三下五除二就穿好了,拉好拉链,系好脖子处的封衣扣。网格员姐姐又嘱咐我把鞋套穿上。鞋套比较大,穿好以后我把鞋带紧紧地系好。帽子呢?姐姐递过来一个蓝色条子,这是个什么?是帽子。我笨手笨脚地撕开,真的是帽子。可是我的衣服上已经有帽子了呀!姐姐利索地帮我把头发扎起来,将蓝色塑料帽套在头发上,再把连体防护服的帽子戴在外面,又拿出一个面罩给我戴上。全副武装了?没有,还差一副手套。网格员姐姐迅速地拿出一副一次性医用手套叫我戴上,并帮我把手套的手腕处扎在防护衣外面,扎得很严实。一瞬间,我感觉自己仿佛成了被独立包装的重点保护对象。再看看周围,好几个比我先拿到防护服的志愿者都还没有穿好,多亏了这个做事干净利落的网格员姐姐。她满意地看着我说:“这下好了!”接着又回过头对我和另一个已经穿好防护服的小男生交代:“你们俩今天上午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厕所了。罗老师带手机,小帅哥啥都不带,需要用的东西我已准备。罗老师马上到信息负责人处下载软件,输入信息,待会儿给做核酸的群众录信息用。”我赶紧找到信息负责人,把手机交给他,两分钟,他就帮我把软件和信息搞定了。
我们一行四人迅速离开书院社区,快步走向北顺巷。因为我第一次这样全副武装,走起路来特别有精神。我们很快来到北顺巷的第一个小区居民楼。网格员姐姐用喇叭对着楼上喊:“戴上口罩,快点下来做核酸。”不多时,楼上的人陆陆续续下来了。因为时间还早,很多人是睡眼惺忪,一些人还穿着睡衣;有些老年人起得早,买好了菜从外面回来直接排队。我拿起一个红色试管,扫了条形码,交到第一个前来做核酸的人手中,告诉他:“待会把这个试管交给做核酸的医生。”信息录入工作就这样开始。第一个,扫手机健康码,递上咽拭子;第二个,扫手机健康码,递上咽拭子;第三个是老婆婆,就没这么快了,她没有手机。她颤颤巍巍地拿出身份证,我对“证”输入其身份证号码和姓名,然后询问她的手机号码,她从兜里掏出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手机号,我仔细输入手机号,然后给老婆婆递上咽拭子,叮嘱她排好队,一米线,不着急。楼上居民、附近菜市场的工作人员越来越多,队伍越排越长。我或扫健康码,或录入身份证信息,始终谨慎仔细。每录完10个,就拿出一个红色试管扫条形码,交给下一组的第一个人(大家称之为“管长”),并交代“管长”把试管拿给做核酸的医生。我们在第一个小区一刻不停地工作了1个多小时。脚站累了,眼睛花了,但是看到大家高高兴兴做完核酸就回家,心里感到无比欣慰。
在北顺巷,像这样的老旧小区有七八个。我们在北顺巷的菜市场穿梭,从一个小区到另一个小区,忙得不可开交,其中还为两家摆摊的生意人(他们要为前来采购的居民提供服务,不能走开)上门做了核酸。装满咽拭子的红色试管越来越多,整齐地排列在白色的卡板上,仿佛在说:“你们今天的工作成效很高哟!”
把北顺巷所有老旧小区都做完后,时间已指向10:40。“今天的任务总算完成啦!”一边快步走,一边这样想,网格员姐姐说:“接到新任务,马上支援临江苑小区”。我正纳闷临江苑小区在哪里时,已经到了“曼哈顿”,原来“曼哈顿”就是“临江苑”。到达目的地,当组的工作人员正在为小区居民做核酸,队伍很长。我们迅速投入工作,并将队伍从一排调整为两排。一个试管,两个试管,三个试管……当第八个试管装满后(“突击”任务已完成80人),队伍“缩减”至零星几个人。我们这才想起自己还没做核酸。做完最后一个居民后,我们每个志愿者也做了核酸。此时,时间已指向11:20。
收拾好试管、咽拭子,以及其他医用垃圾,这意味着今天的核酸检测任务终于告一段落。在返回书院社区的路上,我思绪万千,从7:00到11:20,4个多小时,包括我在内的每个志愿者,没有一刻坐下来休息,没有喝一口水,更没有上一次厕所,我们做到了,这对以前的我来说简直难以置信,而这样的事,就发生在千千万万个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身上。
“作为有党员、机关干部、教育工作者等多重身份的志愿者,就要把‘方便’留给群众,把‘不方便’留给自己。”耳闻目忍、亲身经历后,我定下目标: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冲”;哪个岗位需要,就“铆”在哪个岗位上,在“时时放心不下”的担当作为中,共同奔赴充满“烟火气”的春天。
人生有很多第一次,这些第一次往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也不例外。47岁的我,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需要,经历了人生难忘的第一次——第一次穿上防护服、变身“小白”,参与核酸检测志愿服务。
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做志愿者了,但今天我认领的志愿服务项目和以往大不一样。以往是去维持核酸检测现场秩序,去打电话排查黄码人员情况,去守老旧、无门卫小区卡口规劝督促小区居民不随意出门。今天认领的任务是:为做核酸的人员录入信息,和另一位志愿者配合给划片小区里的人员做核酸。
早上6:50,我提前到达雒城街道书院社区。抵达大门口时,便看见四五个人已在忙着穿防护服。我快步上楼,在书院社区二楼工作区报到并领取了任务——录入信息。这可是我从没干过的工作,我有点小紧张。在我的心目中,那些身穿防护服给大家做核酸的人是神圣的,不能出一丁点失误的,更何况我已是中年人,且对手机功能不太熟悉。
不容多想,一个干净利落的网格员姐姐迅速拉着我下楼,拿起一套防护服,叫我赶快穿上。先穿连体防护衣,这个简单,我三下五除二就穿好了,拉好拉链,系好脖子处的封衣扣。网格员姐姐又嘱咐我把鞋套穿上。鞋套比较大,穿好以后我把鞋带紧紧地系好。帽子呢?姐姐递过来一个蓝色条子,这是个什么?是帽子。我笨手笨脚地撕开,真的是帽子。可是我的衣服上已经有帽子了呀!姐姐利索地帮我把头发扎起来,将蓝色塑料帽套在头发上,再把连体防护服的帽子戴在外面,又拿出一个面罩给我戴上。全副武装了?没有,还差一副手套。网格员姐姐迅速地拿出一副一次性医用手套叫我戴上,并帮我把手套的手腕处扎在防护衣外面,扎得很严实。一瞬间,我感觉自己仿佛成了被独立包装的重点保护对象。再看看周围,好几个比我先拿到防护服的志愿者都还没有穿好,多亏了这个做事干净利落的网格员姐姐。她满意地看着我说:“这下好了!”接着又回过头对我和另一个已经穿好防护服的小男生交代:“你们俩今天上午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厕所了。罗老师带手机,小帅哥啥都不带,需要用的东西我已准备。罗老师马上到信息负责人处下载软件,输入信息,待会儿给做核酸的群众录信息用。”我赶紧找到信息负责人,把手机交给他,两分钟,他就帮我把软件和信息搞定了。
我们一行四人迅速离开书院社区,快步走向北顺巷。因为我第一次这样全副武装,走起路来特别有精神。我们很快来到北顺巷的第一个小区居民楼。网格员姐姐用喇叭对着楼上喊:“戴上口罩,快点下来做核酸。”不多时,楼上的人陆陆续续下来了。因为时间还早,很多人是睡眼惺忪,一些人还穿着睡衣;有些老年人起得早,买好了菜从外面回来直接排队。我拿起一个红色试管,扫了条形码,交到第一个前来做核酸的人手中,告诉他:“待会把这个试管交给做核酸的医生。”信息录入工作就这样开始。第一个,扫手机健康码,递上咽拭子;第二个,扫手机健康码,递上咽拭子;第三个是老婆婆,就没这么快了,她没有手机。她颤颤巍巍地拿出身份证,我对“证”输入其身份证号码和姓名,然后询问她的手机号码,她从兜里掏出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手机号,我仔细输入手机号,然后给老婆婆递上咽拭子,叮嘱她排好队,一米线,不着急。楼上居民、附近菜市场的工作人员越来越多,队伍越排越长。我或扫健康码,或录入身份证信息,始终谨慎仔细。每录完10个,就拿出一个红色试管扫条形码,交给下一组的第一个人(大家称之为“管长”),并交代“管长”把试管拿给做核酸的医生。我们在第一个小区一刻不停地工作了1个多小时。脚站累了,眼睛花了,但是看到大家高高兴兴做完核酸就回家,心里感到无比欣慰。
在北顺巷,像这样的老旧小区有七八个。我们在北顺巷的菜市场穿梭,从一个小区到另一个小区,忙得不可开交,其中还为两家摆摊的生意人(他们要为前来采购的居民提供服务,不能走开)上门做了核酸。装满咽拭子的红色试管越来越多,整齐地排列在白色的卡板上,仿佛在说:“你们今天的工作成效很高哟!”
把北顺巷所有老旧小区都做完后,时间已指向10:40。“今天的任务总算完成啦!”一边快步走,一边这样想,网格员姐姐说:“接到新任务,马上支援临江苑小区”。我正纳闷临江苑小区在哪里时,已经到了“曼哈顿”,原来“曼哈顿”就是“临江苑”。到达目的地,当组的工作人员正在为小区居民做核酸,队伍很长。我们迅速投入工作,并将队伍从一排调整为两排。一个试管,两个试管,三个试管……当第八个试管装满后(“突击”任务已完成80人),队伍“缩减”至零星几个人。我们这才想起自己还没做核酸。做完最后一个居民后,我们每个志愿者也做了核酸。此时,时间已指向11:20。
收拾好试管、咽拭子,以及其他医用垃圾,这意味着今天的核酸检测任务终于告一段落。在返回书院社区的路上,我思绪万千,从7:00到11:20,4个多小时,包括我在内的每个志愿者,没有一刻坐下来休息,没有喝一口水,更没有上一次厕所,我们做到了,这对以前的我来说简直难以置信,而这样的事,就发生在千千万万个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身上。
“作为有党员、机关干部、教育工作者等多重身份的志愿者,就要把‘方便’留给群众,把‘不方便’留给自己。”耳闻目忍、亲身经历后,我定下目标: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冲”;哪个岗位需要,就“铆”在哪个岗位上,在“时时放心不下”的担当作为中,共同奔赴充满“烟火气”的春天。
妙高文案 专业化代写机构 一站式原创服务
为客户奋笔疾书 用文字创造价值
约稿电话/微信:18632160975
QQ:1392146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妙高文案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