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非遗传承人方桂芳和他的故事
范文:
方桂芳是木塔村村里组人,他从小俭身勤学,仁爱豁达,后来以振兴木塔口历史文化为己任,潜心梳理木塔口方氏历史文化、木塔口古村落历史沿革,保护木塔口历史文化遗存,重整木塔口历史非遗文化“草龙灯”。
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在东至木塔,平安草龙灯正是这种传统民俗文艺活动的代表。艺技起源于宋代木塔的祭天活动,中断于解放前。而如今,八月中秋平安草龙灯的祈福活动,现已是木塔乡的传统习俗,旌旗开道,“龙珠”引领,11米长的“草龙”,周身荧光闪烁,龙眼放射着强光,上下翻腾,追珠子而行,在夜色中犹如一条巨龙上下翻腾,热闹、喜庆,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期望。年近90岁的老人方桂芳是这门传统技艺的传承人,也是他让这门几乎断绝了半个世纪的技艺再次展现在人们面前。
信念坚定 全心投入
年轻时候的方桂芳在一次出差过程中偶遇了一场舞龙表演,这唤醒了他儿时的记忆——木塔草龙灯,一场龙灯舞是让大家重温传统文化的平台,也是让外面的世界了解木塔的窗口。此刻他决心要恢复“木塔草龙灯”。
草龙全长8米,由稻草捆扎而成,需要9名舞龙者协作配合,选材、编织、制作、人员、配合等都是繁杂的工作。他走村串户,苦口婆心,召集时贤一帮,终于组建起第一支舞龙队伍,但由于大家对这项技艺认识不深,他自掏经费,带领大家奔赴各地参观舞龙表演,并向老师傅请教,让大家对舞龙有个大致了解。人员解决了,草龙的制作却没那么难简单。舞草龙灯的时代已相隔久远,草龙的制作技艺早已失传,只有零星的记录。方桂芳走访了乡里的老人,查阅了各类资料,终于完备了草龙的制作技艺,剩下的就是选材制作草龙。
要想制作出品质优的草龙,稻草的选取也很重要,时间点、稻草湿度、颜色等都影响着草龙的质量,方桂芳研究了半年多,终于制作出满意的草龙。
“我常常在半夜还能看到父亲坐在门口琢磨草龙,嘴里一直念叨着,也不许我们打扰。这种状态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儿子方社文说道。
付出总有收获,选草编织、画龙点睛,步带步,磨磨合合,龙腾虎跃,终于使“草龙灯”复活,并摘取了省级“非遗”,他也成为木塔“草龙灯”的传承人。草龙灯游行时伴有音乐,锣鼓和舞蹈。后来他又加紧对草龙灯的研究和创新,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了唢呐与洋号。音响不仅铿锵、奔放,而且细腻、流畅,强弱互衬,悦耳动人。使木塔草龙灯在传承的同时,与时俱进。
非遗传承 不遗余力
传承是为了让“非遗”文化活起来。看到、了解,然后喜欢,这才是非遗保护的必由之路,也是非遗传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草龙灯表演采用口传身教的方式,随着老艺人的相继离世,艺人只减不增,并且大部分已不再从事表演活动,舞龙技艺一度面临着不小的传承压力。这些,都让热爱草龙灯的他无比痛惜,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平安草龙灯的传承发展做点事。
于是,他走街串巷,向群众宣传平安草龙灯有关情况,希望当地的年轻人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加入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把当地的民俗传统发扬光大。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到传统非遗的魅力,他开始自发走进学校,免费宣传草龙灯,给学生举办知识讲座、近距离地进行非遗项目现场传授,让学校师生亲身感受了非遗文化,拉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校园的距离。令他欣慰的是,当地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都愿意加入草龙灯传承的队伍中来。方老望着眼前时而铿锵时而柔和的舞姿,语重心长地说:“希望这草龙灯的技艺能够在后辈的手里一代代传承下去,把这一民俗传统发扬光大。”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勤的汗水没有白流,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平安草龙灯2010年正式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至花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2016年参加池州市非遗汇演荣获三等奖;同年参加全国第二届青阳县摄影大展一等奖;2017年参加全国摄影大展入选作品;2018年安徽省非遗木塔平安草龙摄影铜奖;2019年底获安徽省文联铜奖。
老当益壮 默默无闻
现在,老人家虽然是耄耋之年,如今已有87岁高龄,但他生活完全自理,且眼不花耳不聋,完全没有耄耋老人的龙钟老态,这与他平时健康的生活方式离不开。他坚持每天早睡早起,饮食清淡,散步2小时左右。他非常重视人居环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领群众美化环境,自己的房前屋后不但保持整洁卫生,还栽种花草,美化庭院风景,带动全村村民积极创建“美丽庭院”。在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中,他积极配合村干部为美丽木塔建设积极发挥余热,十年间,他不但一直是美化环境的义工,还积极充当维护环境的“宣传员”“监督员”。而今,他又是乡老年大学的志愿服务队队长、木塔村红白理事会会长。“现在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我们老年人不干农活,为村庄的美丽环境出份绵薄之力,算不了什么。”对于方桂芳来说,他认为这仅仅是力所能及的小事。他说:“只要我还能动得,就要为家乡发展尽份微薄之力。”
方桂芳是木塔村村里组人,他从小俭身勤学,仁爱豁达,后来以振兴木塔口历史文化为己任,潜心梳理木塔口方氏历史文化、木塔口古村落历史沿革,保护木塔口历史文化遗存,重整木塔口历史非遗文化“草龙灯”。
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在东至木塔,平安草龙灯正是这种传统民俗文艺活动的代表。艺技起源于宋代木塔的祭天活动,中断于解放前。而如今,八月中秋平安草龙灯的祈福活动,现已是木塔乡的传统习俗,旌旗开道,“龙珠”引领,11米长的“草龙”,周身荧光闪烁,龙眼放射着强光,上下翻腾,追珠子而行,在夜色中犹如一条巨龙上下翻腾,热闹、喜庆,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期望。年近90岁的老人方桂芳是这门传统技艺的传承人,也是他让这门几乎断绝了半个世纪的技艺再次展现在人们面前。
信念坚定 全心投入
年轻时候的方桂芳在一次出差过程中偶遇了一场舞龙表演,这唤醒了他儿时的记忆——木塔草龙灯,一场龙灯舞是让大家重温传统文化的平台,也是让外面的世界了解木塔的窗口。此刻他决心要恢复“木塔草龙灯”。
草龙全长8米,由稻草捆扎而成,需要9名舞龙者协作配合,选材、编织、制作、人员、配合等都是繁杂的工作。他走村串户,苦口婆心,召集时贤一帮,终于组建起第一支舞龙队伍,但由于大家对这项技艺认识不深,他自掏经费,带领大家奔赴各地参观舞龙表演,并向老师傅请教,让大家对舞龙有个大致了解。人员解决了,草龙的制作却没那么难简单。舞草龙灯的时代已相隔久远,草龙的制作技艺早已失传,只有零星的记录。方桂芳走访了乡里的老人,查阅了各类资料,终于完备了草龙的制作技艺,剩下的就是选材制作草龙。
要想制作出品质优的草龙,稻草的选取也很重要,时间点、稻草湿度、颜色等都影响着草龙的质量,方桂芳研究了半年多,终于制作出满意的草龙。
“我常常在半夜还能看到父亲坐在门口琢磨草龙,嘴里一直念叨着,也不许我们打扰。这种状态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儿子方社文说道。
付出总有收获,选草编织、画龙点睛,步带步,磨磨合合,龙腾虎跃,终于使“草龙灯”复活,并摘取了省级“非遗”,他也成为木塔“草龙灯”的传承人。草龙灯游行时伴有音乐,锣鼓和舞蹈。后来他又加紧对草龙灯的研究和创新,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了唢呐与洋号。音响不仅铿锵、奔放,而且细腻、流畅,强弱互衬,悦耳动人。使木塔草龙灯在传承的同时,与时俱进。
非遗传承 不遗余力
传承是为了让“非遗”文化活起来。看到、了解,然后喜欢,这才是非遗保护的必由之路,也是非遗传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草龙灯表演采用口传身教的方式,随着老艺人的相继离世,艺人只减不增,并且大部分已不再从事表演活动,舞龙技艺一度面临着不小的传承压力。这些,都让热爱草龙灯的他无比痛惜,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平安草龙灯的传承发展做点事。
于是,他走街串巷,向群众宣传平安草龙灯有关情况,希望当地的年轻人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加入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把当地的民俗传统发扬光大。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到传统非遗的魅力,他开始自发走进学校,免费宣传草龙灯,给学生举办知识讲座、近距离地进行非遗项目现场传授,让学校师生亲身感受了非遗文化,拉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校园的距离。令他欣慰的是,当地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都愿意加入草龙灯传承的队伍中来。方老望着眼前时而铿锵时而柔和的舞姿,语重心长地说:“希望这草龙灯的技艺能够在后辈的手里一代代传承下去,把这一民俗传统发扬光大。”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勤的汗水没有白流,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平安草龙灯2010年正式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至花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2016年参加池州市非遗汇演荣获三等奖;同年参加全国第二届青阳县摄影大展一等奖;2017年参加全国摄影大展入选作品;2018年安徽省非遗木塔平安草龙摄影铜奖;2019年底获安徽省文联铜奖。
老当益壮 默默无闻
现在,老人家虽然是耄耋之年,如今已有87岁高龄,但他生活完全自理,且眼不花耳不聋,完全没有耄耋老人的龙钟老态,这与他平时健康的生活方式离不开。他坚持每天早睡早起,饮食清淡,散步2小时左右。他非常重视人居环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领群众美化环境,自己的房前屋后不但保持整洁卫生,还栽种花草,美化庭院风景,带动全村村民积极创建“美丽庭院”。在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中,他积极配合村干部为美丽木塔建设积极发挥余热,十年间,他不但一直是美化环境的义工,还积极充当维护环境的“宣传员”“监督员”。而今,他又是乡老年大学的志愿服务队队长、木塔村红白理事会会长。“现在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我们老年人不干农活,为村庄的美丽环境出份绵薄之力,算不了什么。”对于方桂芳来说,他认为这仅仅是力所能及的小事。他说:“只要我还能动得,就要为家乡发展尽份微薄之力。”
妙高文案 专业化代写机构 一站式原创服务
为客户奋笔疾书 用文字创造价值
约稿电话/微信:18632160975
QQ:1392146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妙高文案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