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教师胜任力的培养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新时代教师胜任力培养成为焦点,本文从教师胜任力的基本要求出发,探讨高校教师胜任力的特点,并提出教师胜任力的培训激励机制,为高校教师胜任力培养提供参考。我站为您准备了相关范文,欢迎您学习和借鉴,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妙高文案提供原创文章代写专业服务,量身定制各类文章,以笔为犁,耕耘心灵,助您收获精彩人生。


范文:
国家高等教育近十年发展迅速,据“2018年世界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排行榜”显示,我国位居全球第八、亚洲第一,是教育投入产出比全球第二的国家。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势必对传统教育带来冲击,为主动拥抱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与挑战下好“先手棋”,针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教育部提出加快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重点强调“四新”,即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新农科建设,探索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201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师资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其人们以往所关注的教师数量相比,教师质量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所有新型人才的培养都要基于教师,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一流的新人才,教师胜任力的培养刻不容缓。
目前,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成为国内外学者争相研究的重点,岗位工作是人才的价值主要体现,因此培养出合格的具有岗位胜任力的人才成为关键。

1、教师胜任力内涵及构成
教师胜任力(teacher competency)指教师个体所具备的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一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可见教师胜任力由外层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和内层的自我意向、社会角色、价值观等两方面构成。有学者形象的把胜任力外层称为水上冰山部分(知识和技能),或称为基准性胜任力;内层称为水下冰山部分(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或称为鉴别性胜任力。外层行为受内层价值的制约,外层行为是内层价值在教学活动的中表现,容易被感知,通过专业的训练容易达到;而内层的价值才是决定一个高校教师是否卓越的关键,而这一部分才是教师胜任力培养的关键。

2、高校教师胜任力特征
高校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发源地,是创新创业的主要阵地。基准性胜任力要求高校教师的知识深度与广度需不断拓展,紧跟时代前沿,其行为技能需不断提升。如在教学有效地运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熟练掌握的技巧、高效地解决问题等,能够创造性洞察力,更能够创造解决问题的新颖和恰当的方法。
新时代高校教师胜任力应主动拥抱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高校教师的教学胜任力也有了新的要求:
(1)知识和人文并重
教师胜任力强调基础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更加注重人文教育。只有在人文精神关怀下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在人文精神关怀下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师。教师人文精神主要体现教师对内职业的敬重,具有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外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对知识的严谨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究。同时注重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心理关怀等。
高等院校教师需要精湛的专业知识引导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格。所以高校教师一节课,不仅课前要准备必要的知识、经验、问题等,还通过课堂上激发、累积起来的问题有意识把他们引向对世界认识,对生命的敬重,积极主动的探求与思索中。
2)新技术、新媒体的掌握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教师知识储备和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过硬的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育学知识、学生及其学习特点的知识、教育情景知识、教育目的与价值的知识等外,基于互联网需求还需要涉猎新闻传播学知识,视觉传达,软件应用等新媒体知识,甚至影像、表演等。

3、高校教师胜任力培养途径
(1)改变观念。观念是意识层面的内容,是所有教学理念的意识基础和出發点。只有从观念上对教师胜任力深刻认识,才能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得到实施。观念的改变应包括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及教学观。新的教师观主张发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其无限的可能性,新技术条件下学科间、技术间的边际日趋模糊,交叉碰撞明显。学科理论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将会推动各行业的进步,改变传统运行秩序,如新冠肺炎疫情下,线上教育走向前沿,传统的三尺讲台的教师转身为直播,如何在直播下发掘学生潜力,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推动教学改革,隔着一台机器怎么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在缺乏现场督查情况下增强学生的自律、增加互动等,都是待研究的课题。
(2)政策支持。新的条件下要充分利用教师发展支持政策,创新支持方式。建设现代化的中国,需要现代化的人才,培养现代化的人才,需要现代化的教师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教师发展的支持政策不断出台,教师队伍建设的宏伟蓝图已徐徐展开。2016年,针对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推出《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力度,推出《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明确提出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
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新型教育服务监管制度。高校应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优势,敢于尝试,勇于尝试的教师无后顾之忧,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制定相关办法,推动新时代教师的发展。
(3)按需定制(个人所需,单位急需)。发展既是教师的权利,又是教师的义务。教师培训应遵循按需原则,最好能够把个人需要和单位需要相结合,才能吸引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只有主要要求改变才能更好把先进的理念、方法转化为教师的能力,落实到教学行为中,培养出优秀人才。只有具有求新求变的动力,才能把培训落实到实处,才能把培训成果应用在教学中。
4、推进基于高校教师胜任力的绩效评价机制建设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一直是教师绩效管理体系的核心,不但涉及到教师待遇和教师管理等问题,还涉及教师发展和激励等诸多关系高校发展的大问题,也是深化高校改革的重要一环。基于高校教师胜任力的绩效评价[[]],可能是较为全面、科学、系统的可行之道。基于胜任力绩效评价系统,有效把教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同时兼顾教师职业规划和发展,有力促进教师胜任力的提高。教师胜任力的培训基于学校的岗位要求,而岗位职责是根据学校定位、战略发展目标来决定,经培训后的教师能很快运用于工作中,提升效率,培训得到很好的转化。
基于胜任力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兼顾个人价值与学校发展,培训过程和培训结果,最大限度的发挥了绩效考核的价值,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进步。
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才能应对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新农科建设。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参与者,并且是新技术、新知识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将先进的理念融合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结合学科特点不断融合。并根据学校发展定位,结合自身优势,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并推行以胜任力为基础的评价激励机制,使教师胜任力提升成为系统性工程,保证“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新农科”的发展。
 

妙高文案  专业化代写机构  一站式原创服务

为客户奋笔疾书 用文字创造价值

约稿电话/微信:18632160975

QQ:1392146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妙高文案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