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观后感范文怎么写?附精彩范文

大家好,今天妙高文案和大家说说湘剧经典《月亮粑粑》,“风格独特”这四个字是初次听到《月亮粑粑》时的最直接感受,可是说是恰如其分的。《月亮粑粑》充满了质朴、真实,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点,再加上具有出色艺术感觉的导演、主演、唱腔设计、音乐设计、舞美设计支持和的共鸣,共同打造了这部经典的湘剧高腔《月亮粑粑》。接下来我们和大家就说说《月亮粑粑》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妙高文案提供专业原创文章写作服务,为客户朋友量身定制各类文章,以笔为犁,耕耘心灵,助您收获精彩人生。


观后感范文:《月亮粑粑》堪称湘剧的经典之作,湘剧是多声腔剧种,主要以高腔为主体。《月亮粑粑》保持了湘剧的鲜明特色,剧中人物运用了很多高腔;同时,能够清晰感受到高腔的“放流”和“帮腔”的相得益彰。“放流”是在曲牌的长短句之外,加入无器乐伴奏的大段上下句。第二幕中,为突出秦雅云的内心冲突,前段14句,后段20多句,就是用了“放流”,演唱清澈明亮,唱得沁人心脾。当倾诉到“想要走,步难移”,紧接“孩子们拴着我的心尖尖”,以及“一跺脚来一咬牙”,紧接“离开了黄荆树我再无挂牵”,则采用了“帮腔”,一人唱而众人和,更加凸显了主角秦雅云左右为难的复杂心情。
 
《月亮粑粑》继承传统湘剧高腔技艺的同时,也精心融入了大胆而细腻的创新,因此剧中呈现多功能的交响状态。我们可以发现,以山歌、童谣的非角色化的“虚”,衬托着高腔的角色化的“实”,虚实相伴,诗意浓郁———山歌和童谣散发出来的抒情性弥补了戏剧性的不足,还增加了地域音乐多样性,形成了更加综合宽泛的聆听体验。在更高一个层面,创作团队悉心用现代艺术重新诠释、提升湘剧高腔的艺术品质,大胆采用音乐剧、歌剧、舞台剧等创作元素来填充或置换高腔的传统唱演方式,特别是剧词在展现诗性美的同时,追求用通俗语言来刻画平凡人物。复杂多变的音乐风格,爆发出了更加强大的音乐张力,很好地契合了冲突集中爆发的第二幕,因而第二幕最好看也最动人。稍感遗憾的是,口语化的歌词弱化了戏曲诗性的追求,两者的结合有些生硬,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第二幕中不少高腔合唱演唱部分韵味稍显不足。
 
在高腔、山歌、童谣外,歌剧元素被大量引入了《月亮粑粑》,因此很大程度上也可以称之为一部“湘歌剧”。《月亮粑粑》的最初版本就是歌剧,改编成湘剧后保留了很多歌剧特色也在情理之中,因而整体艺术风格,既有湘剧高腔,又融进了歌剧的元素——而融歌剧于戏曲,也正是盛和煜、张曼君编导艺术风格的一大特色。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戏曲的生活化、古老湘剧的年轻化是这部戏的最大特点——《月亮粑粑》这一现代湘剧在保留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的基础上,把戏曲的程式化与音乐、舞蹈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使全剧呈现出诗情画意的艺术效果——这一切几乎都是通过歌剧的方式获得的。湘剧和歌剧交相辉映,《月亮粑粑》减少了传统戏曲规范的念白,而是采取歌剧的形式,在音乐节奏里吟诵,有别开生面之感,当然有观众抱怨湘剧高腔连珠炮似的无伴奏吟唱并不多,不够过瘾,我倒可以体会这种善意的融合,集传统和现代于一体,湘剧和歌剧一起推动故事,凄美而热烈,隽永而清新,回味无穷。

妙高文案  专业化代写机构  一站式原创服务

为客户奋笔疾书 用文字创造价值

约稿电话/微信:18632160975

QQ:1392146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妙高文案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