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作文分析及高考作文特点汇总

我站和大家一起分享“2021高考作文分析及高考作文新特点”一文,该文对全国高考作文命题做了细致的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妙高文案提供专业原创文章写作服务,为客户朋友量身定制各类文章,以笔为犁,耕耘心灵,助您收获精彩人生。


今年高考作文对学生思辨性能力的考察达到了空前的强度。如果说去年高考只有三分之二的题目强调写作的思辨性,今年可以说是百分之百了。八套试题九个题目都是具有思辨性的主题和视角,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写作空间,也提升了考察的难度。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所制的四道题目相互关联,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每年的重大事件是作文命题的重要来源,今年建党100周年必然会成为主要话题。估计很多学生也已经背好了材料,准备好了范文、模板。然而,命题者显然技高一筹,通过给出更具普遍性的主题和更具启发性的视角,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写作空间,让学生自由地展开论述,当然也提升了考察的难度。这种命题即发挥了材料的铺垫和引导作用,又真正考察了学生知识积累和思维水平。

全国甲卷给出关于建党一百周年的材料,没有从材料给出直接的题目,而以“可为与有为”的角度展开讨论。这一角度是非常深刻的,“可为”代表了一种可能性、潜在性,而“有为”意指完成性或实在性,其中蕴含了哲学上所说的“潜能与现实”的辩证关系。题目考察重点在“有为”,但是写作的关键在“可为”。
因为后者并不一定导致前者,从“可为”推出的可能是“错为”,也可能是“不为”,也就是现在常说的“躺平”。把握到“可为与有为”的辩证意蕴,就能够对话题材料有更精准的把握。以李大钊为例,他原本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平在北大图书馆长的职位上,为什么还要冒着生命危险进行革命呢?
通过思考这个问题,你可能想到理想、使命、责任……或是想到要奋斗、勇敢、坚持……把你想到的要点梳理清楚,以一定的逻辑结构呈现出来,自然会成为一篇佳作。

全国乙卷以“射箭”为喻谈追求理想,其实材料的第一句话就已经把题意说明白了,追求理想要“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这些构成了实现理想的必要条件。
这个话题看似简单,但获得高分并不容易,需要考生充分地理清“条件与结果”、“手段与目标”之间的复杂和多维的关系,并把这种思考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通过对自己的反思,由小及大,由浅入深,提出既适用于自己,又有对他人具有参照意义的观点。
全国新高考Ⅰ卷以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一文为材料,立意也比较明显,“体育”中“强弱关系的辩证转化”是其重点,这个大部分考生都能把握。但如果考试中仅仅停留在“弱能变强,强会变弱”的层面,反而会陷入庸俗的相对主义。

哲学辩证思维的关键恰恰在于超越相对主义,在超越对立中实现人的进步。正如题中所说“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这个题目关键在于成为什么样的人——不但要能够认识到强弱的转化,更能够在现实中推动强弱转化,实现由弱变强,要成为“发奋图强”之人。
任何作文题目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话题的关联、概念的关联、或是逻辑的关联。作文写作训练不能“考一篇,练一篇”,而是要超越具体的题目,把握背后的核心问题或根本道理,“既见树木,又见森林”,通过具有普遍性的主题实现对各种局部现象的统整理解。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只要找到这个“一”,就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有效迁移。对于考生们来说,这个“一”就是对核心概念的系统性理解。只有对那些奠基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概念(如自我、正义、善恶、美丑、意义等)有了更充分的认识,才能在写作时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当然,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对于他们的为人处世更加重要。对根本概念的系统性分析和理解,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反思及重构,恰恰是哲学的主要工作。中学生掌握一定的哲学思维,对于他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今年教育部考试中心所制的四个题目环环相扣,相互关联,通过提供具有思辨性的主题和视角,给考生提供了空间,同时避免了宿构、套作等投机取巧的行为。
优秀的思辨作文要求考生能够给出有针对性的构思,思路清晰、概念明确、推理合乎逻辑、论证有理有据,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学生语言的丰富和恰当、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表达的技巧和策略,这些是难以模仿和伪造的,能够凸显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思辨性写作必然继续会成为今后高考作文命题的主要趋势。
 

妙高文案  专业化代写机构  一站式原创服务

为客户奋笔疾书 用文字创造价值

约稿电话/微信:18632160975

QQ:1392146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妙高文案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