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贤名作读后感范文怎么写?读《四勉一戒》

“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这是张澜先生写于1942年11月5日的《四勉一戒》中的序言。“四勉一戒”不仅是他努力践行的人生准则和教育后人的座右铭,也是他多年来“以德立盟、以诚治盟、以才强盟”的立盟思想的集中体现。在当代依然是民盟的立盟之本和强盟之道。

 

从“四勉”和“一戒”的顺序,可以体会张澜先生对五者关系的处理:自爱是人生的基石,自修是自我提升的必经之路,自尊维系民族兴衰,自强重在与时俱进,而以诚为本,不自欺欺人,则是终其一生的道德底线。
 
一、自爱——盟员修身之本。人们对自己心爱的美衣华屋,往往倍加呵护,视作珍宝。对自己的身心却常常忽略。张澜先生认为,正是这种“爱身不若爱物”和“不善自爱”使人容易流为小人。“爱人必本于自爱,自爱斯能爱人”,唯有真自爱者,方能养其仁义良心,不贪不义之生,不羡慕不仁之富。也唯有自爱才能推己及人,做到孔子所言的“仁者爱人”。
 
二、自尊——以德为尊,不骄不畏。所谓自尊,即“高尚其志,不同流俗。”在张澜先生看来,卑鄙龌龊的人固然没有自尊心,而志在温饱,以得富贵为目的更是缺少自尊,至于那种“薄有才能,辄沾沾自喜,旁若无人”的狂妄自大之徒更与自尊无缘。  张澜认为,“自尊者必有可尊之实”,真正值得尊敬的不是你所拥有的社会地位和财富,而是内在的仁义良心,是“不骄人,亦不畏人”的处世态度,是“以德为尊,以义为乐”且“乐善不倦,为善不息”的人生追求,是“不以富贵荡而其心,不以贫贱而变其节,不以威武而挫其志”的道德坚守。
 
三、自修——觉所未知为之不已再好的良师益友也不能取代自修。即使君子也要常常“见善能徙,改过不吝”,才能“天理以存,人欲以遏”。他在前人“初习谓之学,重习谓之修。”的基础上,阐述了“学习”二字的内涵:学是觉所未知,习是为之不已。就是说,学能让你发现自己的不足,而习就必须坚持不懈。学习最大的敌人就是自满和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言行、德行都无需精进。他说,“自满者常以为己之德与业皆无不足,自贤者又以为己之言与行皆无不是。无不足者不假修,无不是者不肯修,其为自修之阻,而有害于身心也甚大”。
 
四、自强——与时俱进,为善不息。人家用一份力,我们就要舍得花一百份力气。张澜先生认为,自强是建立在对自己的清醒认识上的。由于人们经常被自身的私欲和外界的诱惑搅扰,容易随波逐流而不能坚持,相反困境却有助于人发愤图强。因此,自强的核心是“与时而俱进,为善而不息”,自强需要坚守,需要自胜。需要功克己身,胜过自己“安常处顺,习于苟偷”的惰性。  当时“得四川者必先得张澜”还是后来“得张澜者得天下”的说法都不无道理。
 
五、戒自欺欺人——诚者无伪,诚者无妄。言行不一是欺骗别人,所知与所行相悖则是欺骗自己。自欺看似一个人的事情,但影响很大,如果放任自欺不加检点,最终只能被人唾弃。张澜先生说,“治人者必开诚布公,治心者必去私存诚”,治理众人者首先要制服自己的内心,“知善即实行其善,知恶即实去其恶。”因为“不能治心,安能治人?” 
 
张澜先生作为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的光明磊落,他的威武不屈,他的清廉正直,他的不慕浮华,始终伴随着民盟的成长和发展。《四勉·一戒》这既是张澜先生一生的对自我的立德标准,也是对后人的谆谆告诫。

妙高文案  专业化代写机构  一站式原创服务

为客户奋笔疾书 用文字创造价值

约稿电话/微信:18632160975

QQ:1392146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妙高文案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