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讲稿范文:边区人民在抗战中的贡献
全民族抗战时期,晋绥边区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支持并参与抗战,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妙高文案为您精心准备了“边区人民在抗战中的贡献”精彩范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代写需求,欢迎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妙高文案由100多名资深编辑老师组成,提供专业原创文章写作服务,为客户朋友量身定制各类文章,以笔为犁,耕耘心灵,助您收获精彩人生。
范文:
一、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巩固和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
1.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
早在红军东征时期,党中央就在晋绥地区播散下革命火种,促进了晋绥人民的普遍觉醒。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随着战争的发展和深入,面对亡国危险,晋绥广大人民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投身到抗日救国运动中,积极生产,奋起抗争。
晋绥边区军民正确执行党的每一次军事战略部署,开展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进行了反“扫荡”、反“蚕食”、反“治安强化运动”和“挤敌人”等軍事活动。其中,蒲阁寨、岔口、芝兰“围困战”,是晋绥边区军民在贯彻执行毛泽东“把敌人挤出去”指示的典型例证。宁武县农民张初元首创的“劳武结合”斗争形式,被誉为“民兵组织上的一个革命”,实现生产和战斗结合,一边生产,一边战斗。正如毛泽东所说的“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
2.积极坚持统一战线和参与民主政治
晋绥边区党组织,灵活运用当地牺盟会和动委会的密切配合,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广泛建立工、农、青、妇等各界抗日救国群众组织,积极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指示,团结边区人民,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与此同时,开展新民主主义政治建设,实行人民民主,保障人民权利。随着“晋西事变”的解决和对区域内国民党作战的胜利,为晋绥边区各级政权建设提供了有利环境。各地新政权实事求是、勤政廉洁的工作作风,得到边区人民踊跃拥护。1940年晋绥抗日民主政权正式建立后,边区政府开始普遍推行民选制度,把广大民众从一直被压抑的社会底层首次解放出来。边区人民表现出极大热情,积极行使权利,选举人民代表,支持普遍建立党的权力机关,帮助健全和改造基层政权结构。在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的情况下,大家通过“画圈圈”“点豆子”方法投票,使一般村庄投票人数都占到村民总数的80%以上,有的村子甚至高达95%以上。
二、积极发展经济,为边区政府和人民军队输送大量物资
全民族抗战期间,晋绥边区战斗不断,前线需要不断补充大量物资。于是,晋绥边区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努力生产,捐款捐物,不断筹集各类物资输送到前线。人民的全力支持,使晋绥边区在党领导下取得一个个胜利。
1.大力发展经济,各行业积极开展生产
1940年以前,晋西北仅有赵承绶领导的晋兴出版社和工卫旅的制糖厂等几个零星工厂。1940年以后,晋绥边区开始建立必要的工厂,如后勤部修械厂,生产军火,补给前线。到1942年,建立的公营工厂达11家,共有工人1580人。1943年后,各行业工人数量大幅增长,煤铁、硫黄、火硝等矿产资源被陆续开采出来,兴办了纺织、造纸、冶铁及加工、制药、军火等产业,生产的枪械弹药、日用品源源不断地供给军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44年底,边区各种工人合计78527人,年产土布60万匹标准布、冶铁798000斤、铸造661680斤、产煤487976600斤、产纸1917令、榨油2562760斤。1945年上半年,全区共有4个兵工厂,工人近千人,可制造各种枪械弹药。据不完全统计,全民族抗战期间,晋绥军区所属兵工厂,共生产手榴弹28万余枚、地雷1.2万多个、复装子弹2500余发、五〇弹筒炮弹12万余发、炸药1万余公斤、步枪272支、刺刀3000余把、掷弹筒1000多具、机枪20挺。
为解决边区敌后抗日武装人员的穿衣问题,各工厂工人响应工会号召,吃苦耐劳,积极生产,以高效高产完成生产任务。被服厂的工人在“早送棉衣上战场,少使战士受冻寒”的口号下,迅速完成生产任务。晋绥边区妇女踊跃参加纺织工作,仅在1939年三八节期间,晋西北11个县的妇女共为八路军缝军服3.6万套、做鞋子4.25万双、做袜子2.65万双、做帽子1.2万顶。1940年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除公营工厂外各民间纺织业飞跃发展,甚至超过战前水平。各地都开始大批制造纺车等相关纺织工具,当年纺车数量就比新政权建立前增加30%,土机增加40%,改良机增加3倍。各地纷纷成立合作社及纺织训练班,以推广妇女纺织的经验与做法。布匹产量由1941年的170084匹增长至1944年的607830匹。
晋绥边区自1940年开始征税以来,全区人民积极纳税,税收收入不断增加。当年,岚县等9县缴纳税款总额就有国币1000多万元、省币近200万元之多,有力保障了边区军民的各项生活开支和基本生活。1944年后,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区域范围有所扩大,可征税地区增多,1944年税收收入比1943年增加3.4倍,1945年较1944年又增加2.5倍。
2.边区民众积极缴纳公粮,捐款捐物
晋绥边区社会各界民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缴纳公粮,捐款捐物,支援前线,满足了战时军民的战斗和生活所需,为长期抗战作出重要贡献。1940年,通过开展献金、献粮、献鞋和扩兵四大活动,有力支援了抗战。据统计,短期内晋西北地区妇女做军鞋12万双,广大群众献救国粮10万石、献金18万余元。晋西北开明士绅牛友兰一次就捐献出白银2.3万元,临县大商人李馀馨、冯锡藩将大量库存布匹捐出,绥中红召的喇嘛主捐献数十匹战马帮助八路军组建骑兵队,万隆昌一家蒙主捐献10余匹好马、几窖粮食支援大青山游击队。此外,从1941年到1945年,晋绥边区军民共同努力开荒种田,粮食产量得到很大提高。农民群众积极缴纳公粮,有效保证了前线抗日部队的粮食需求和边区民众的生活所需。
三、民众积极参战,为人民军队补充大量兵员
随着战争不断深入,晋绥边区人民不仅积极参加敌后抗日武装,而且还在粉碎敌人的历次“蚕食”和“扫荡”中,运送伤员、报告敌情、参军参战,为保卫家园、夺取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1.民众踊跃报名参军,壮大人民军队
晋绥边区人民踊跃参军,为人民军队补充了大量兵员。自1940年减租减息运动开始后,翻身农民的抗日积极性被激发,踊跃报名参军参战。仅在两个月内,晋西北报名参军者就有1.5万多人。据此,第一二〇师在1940年4月进行了整军,充实了编制,全师共增补1.2万余人。1941年6月,晋西北又补充3000余名新兵入伍。同年8月,七专署经过4个县的动员,圆满完成征兵任务,清太徐地区向地方部队及正规军输送了800名新兵。兴县当时总人数不足10万人,却供养了4万余人的晋绥革命队伍,更有10647名青年直接参军,在战争中为国捐躯者有3800余人。全民族抗战期间,晋绥边区共向八路军部队输送10万余名战士,第一二〇师由8000余人扩增到8.5万人。
2.积极参加自衛队和游击队,为人民军队储备充足兵员
晋绥边区民众还积极参加自卫队和游击队,成为主力部队的兵员储备和进行游击战争的得力助手。自卫队队员直接参加正规军的为数不少,兴县游击队自1941年建立以来,先后给八路军输送了3500多名子弟兵。1939年在边区各县组织了大量的自卫队和游击队。如,临县有自卫队1500人、游击队1200余人,兴县有游击队200余人、自卫队13123人,岢岚有自卫队1401人,岚县有自卫队600人,五寨有自卫队32912人,神池有自卫队6000人,宁武有自卫队200人、游击队100人,忻县有游击队67人,崞县有游击队3000人,静乐有游击队、自卫队2580人,保德有游击队300人、自卫队1000人,偏关有自卫队300人,朔县有游击队4000人、自卫队3387人,右玉有自卫队1749人。据统计,1937年至1942年下半年,晋西北人民武装发展迅速,仅基干自卫队(民兵)和普通自卫队就达到3.5万人,仅1944年晋西北参加自卫队和民兵的农民就分别达到159400人和30500人;吕梁地区参加自卫队和民兵的农民占到晋西北总数的65%。他们在对敌斗争中将劳武结合、开展地雷爆破、联防围困等方式方法结合起来,给敌以严厉打击。在绥远地区,地方抗日武装也得到迅速成长并参与战争。到1940年冬,骑兵支队、战动总会第四支队、缓察独立第二支队等地方抗日武装共达3000余人。1939年至1940年间,大青山支队主力和游击队与敌作战120余次,毙伤敌军859 人,俘敌近千人,缴枪596支、战马802匹、骆驼70峰,牺牲战士196人。1945年在对日大反攻作战中,边区民兵、自卫队积极参战,作出巨大贡献。
3.边区人民参军参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晋绥边区人民在党的“保卫家乡”“抗日救国”政治动员下,有的捡起国民党溃逃军队留下的武器,有的拿出家里的大刀、长矛等各式各样土装备,不断武装自己,踊跃投入抗日战争,在保护人身安全,打击汉奸、特务,保卫抗日民主政权,配合部队作战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中不脱离生产的人民抗日自卫队,承担了站岗放哨、传递军情、公路破袭、救治伤员、运送供给物资等基础任务,有力配合了八路军作战,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晋绥边区的光辉历史。
晋绥边区的敌后抗日武装是山西对敌斗争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民兵参与作战3000多次,消灭敌伪2800余人,有2000多名民兵牺牲或负伤。除缴获机枪、步枪等以外,还缴获各种弹药243949发、骡马193匹,收回电线、铁轨各22万余斤。给予敌人在汽车、碉堡、桥梁、公路等基础设施方面沉重打击。此外,还从敌人手中夺回被抢去的粮食近160万斤,牲口数万头。同时,对敌汽车、碉堡、桥梁、公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范围破袭。
四、积极落实拥军优抗政策,为人民军队解除后顾之忧
为使战士在前线安心作战,晋绥边区通过组织拥军活动、落实优抗政策,有效解除了将士们的后顾之忧,鼓舞了他们的士气,使人民军队的战斗力得到大幅提升。
1.持续不断组织拥军工作
每到节日,各村群众都会自发组织起来,到部队慰问,与战士一起欢度佳节。在兴县县城召开的一次春节拥军优属群众大会上,民众积极响应号召,共捐赠劳军优属费1770元,其中一位老大娘捐出200元支持抗日。1940年,原计划在四区内完成军鞋8万多双,群众积极响应最后超额完成近4万双。1941年,各县给军队缝制衣服45508件、做鞋50985双、做慰劳饭包和袋子17519件。1943年春节,仅兴县一区群众慰问当地驻扎部队,就送去猪羊12头、鸡蛋62斤、米面7320斤,还有各种蔬菜水果等物品。边区人民持续不断组织拥军活动,不仅拉近了军民关系,也激发了部队将士们保家卫国的战斗力。人民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拥军活动,增强了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2.稳步落实优待抗属政策
在农业耕作方面,每个行政村都组织有代耕队,由各村村长负责带领村民帮助抗属耕种土地。据统计,1941年兴县、临县、离石等21个县为抗属耕种土地42503亩;1942年,兴县一县就代耕土地11500多亩。村民对待抗属代耕很负责,专门制定相关纪律制度并严格遵守。如河曲下榆村代耕队制定相关纪律,要求保证代耕土地产量不能比一般土地产量低。村中儿童则保证供给抗属家的柴草和饮用水。在教育方面,规定在学校教育中的免费学生,抗属子弟优先考虑。在经济方面,各地政府发放一定数量的救济款、救济粮,帮助军烈属克服困难。仅1942年,兴县全县发放1020石救济粮、3500元救济款,军属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在就医方面,抗属生病,医药费由全村公摊。在党的各基层政府带领下,边区人民在各方面落实优抗政策,切实解决了军属的生活问题,有效消除了参战战士的后顾之忧。
3.先进群众模范带头
在拥军优抗中,出现了很多先进的群众模范。如兴县一区新业村58岁村民任万生被授予“军队爸爸”光荣称号。1941年面对日军的残酷“扫荡”,他细心照顾伤员,日军将他家抢劫一空,他却说:“损失一点东西事小,只要伤员没事就行。”战斗发生时他跑到火线上抢救伤员,部队上前线打仗时他动员群众到部队的田里锄草,部队打仗回来他为慰问指战员甚至卖了自己的寿材买猪拥军……荣获“军队妈妈”称号的神府王家洼50多岁的王补梅常年吃糠窝窝却把白面、鸡蛋送给伤病员,十几年如一日。群众的温暖慰问,给战士们以极大的激励和鼓舞,使他们在前线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去杀敌。
五、成为陕甘宁边区的屏障与联系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枢纽
晋绥边区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不仅是党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坚固屏障,也是党领导的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与陕甘宁边区相互联系的枢纽,其巩固直接关系着敌后抗战的顺利发展。
1.坚持对敌斗争,保卫根据地,成为陕甘宁边区的屏障
晋绥边区与陕甘宁边区仅一河之隔,肩负着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的重大使命。日军对晋绥边区多次疯狂烧杀抢掠,罪恶滔天,晋绥人民将仇恨化作力量,在党的领导下勇敢地拿起武器积极抗战,保卫家园。即使在1941年至1942年极端困难时期,根据地人民都没有退缩,团结一致,坚持对敌斗争,保卫根据地,守护了陕甘宁边区和党中央的安全。
晋绥边区还为陕甘宁边区的财政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从而保证了陕甘宁边区的正常运转。在敌人重重包围和封锁下,陕甘宁边区与其他抗日根据地交流运输不畅,无法得到有效援助,只有晋绥边区与之距离最近且交通较为安全方便,因此晋绥边区义不容辞地扛起支援陕甘宁边区、党中央财政的重任。当时晋绥边区财政审计委员会在财政收入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会优先保证支援党中央的粮款数目。即使在极端困难时期,边区人民在每天吃少量黑豆的情况下,仍以大局为重,坚持将粮食、布匹、医药用品等物资送往陕甘宁边区。据统计,晋绥每年财政总收入的50%至60%用来支援中央财政,虽然晋绥边区财政总收入仅为农币9亿多元,但在向党中央所在地运输的药品、粮款两方面花费就达7亿多元,占到当年晋绥边区财政总收入的81%。
2.各项护送任务的完成,保证了党中央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联系畅通
为保证党中央与各根据地信息和物资畅通,晋绥边区军民来回穿梭于敌封锁线中,完成了各项护送任务。1939年,第三五九旅七一四团和独立第一团,担负起党中央与敌后各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联络任务,仅一年内独立第一团完成10多次护送任务。第七一四团为完成护送抗日军政大学总校进入华北敌后的任务,仅八九月间在同蒲铁路地区往返6次。为更好完成人员、物资、经费等的护送任務,第一二〇师在1940年专门组建晋西北交通转运大队。不仅如此,晋绥边区还负责如被褥、草料、路费等后勤保障任务。1941年,组建晋西北军区交通运输委员会来加强交通运输。抗战胜利后,贺龙曾在《关于目前时局和任务的报告》中肯定了晋绥军民的默默付出,说“这个地区这样小这样穷,这样大的负担,老百姓也没有怨言”。全民族抗战期间,晋绥边区人民不畏艰难险阻,通过配合护送部队,尽心尽力完成党中央交给的各项任务,保证了党中央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信息畅通,使中央部署能安全顺利传达,为夺取全国抗战胜利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范文:
一、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巩固和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
1.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
早在红军东征时期,党中央就在晋绥地区播散下革命火种,促进了晋绥人民的普遍觉醒。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随着战争的发展和深入,面对亡国危险,晋绥广大人民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投身到抗日救国运动中,积极生产,奋起抗争。
晋绥边区军民正确执行党的每一次军事战略部署,开展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进行了反“扫荡”、反“蚕食”、反“治安强化运动”和“挤敌人”等軍事活动。其中,蒲阁寨、岔口、芝兰“围困战”,是晋绥边区军民在贯彻执行毛泽东“把敌人挤出去”指示的典型例证。宁武县农民张初元首创的“劳武结合”斗争形式,被誉为“民兵组织上的一个革命”,实现生产和战斗结合,一边生产,一边战斗。正如毛泽东所说的“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
2.积极坚持统一战线和参与民主政治
晋绥边区党组织,灵活运用当地牺盟会和动委会的密切配合,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广泛建立工、农、青、妇等各界抗日救国群众组织,积极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指示,团结边区人民,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与此同时,开展新民主主义政治建设,实行人民民主,保障人民权利。随着“晋西事变”的解决和对区域内国民党作战的胜利,为晋绥边区各级政权建设提供了有利环境。各地新政权实事求是、勤政廉洁的工作作风,得到边区人民踊跃拥护。1940年晋绥抗日民主政权正式建立后,边区政府开始普遍推行民选制度,把广大民众从一直被压抑的社会底层首次解放出来。边区人民表现出极大热情,积极行使权利,选举人民代表,支持普遍建立党的权力机关,帮助健全和改造基层政权结构。在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的情况下,大家通过“画圈圈”“点豆子”方法投票,使一般村庄投票人数都占到村民总数的80%以上,有的村子甚至高达95%以上。
二、积极发展经济,为边区政府和人民军队输送大量物资
全民族抗战期间,晋绥边区战斗不断,前线需要不断补充大量物资。于是,晋绥边区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努力生产,捐款捐物,不断筹集各类物资输送到前线。人民的全力支持,使晋绥边区在党领导下取得一个个胜利。
1.大力发展经济,各行业积极开展生产
1940年以前,晋西北仅有赵承绶领导的晋兴出版社和工卫旅的制糖厂等几个零星工厂。1940年以后,晋绥边区开始建立必要的工厂,如后勤部修械厂,生产军火,补给前线。到1942年,建立的公营工厂达11家,共有工人1580人。1943年后,各行业工人数量大幅增长,煤铁、硫黄、火硝等矿产资源被陆续开采出来,兴办了纺织、造纸、冶铁及加工、制药、军火等产业,生产的枪械弹药、日用品源源不断地供给军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44年底,边区各种工人合计78527人,年产土布60万匹标准布、冶铁798000斤、铸造661680斤、产煤487976600斤、产纸1917令、榨油2562760斤。1945年上半年,全区共有4个兵工厂,工人近千人,可制造各种枪械弹药。据不完全统计,全民族抗战期间,晋绥军区所属兵工厂,共生产手榴弹28万余枚、地雷1.2万多个、复装子弹2500余发、五〇弹筒炮弹12万余发、炸药1万余公斤、步枪272支、刺刀3000余把、掷弹筒1000多具、机枪20挺。
为解决边区敌后抗日武装人员的穿衣问题,各工厂工人响应工会号召,吃苦耐劳,积极生产,以高效高产完成生产任务。被服厂的工人在“早送棉衣上战场,少使战士受冻寒”的口号下,迅速完成生产任务。晋绥边区妇女踊跃参加纺织工作,仅在1939年三八节期间,晋西北11个县的妇女共为八路军缝军服3.6万套、做鞋子4.25万双、做袜子2.65万双、做帽子1.2万顶。1940年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除公营工厂外各民间纺织业飞跃发展,甚至超过战前水平。各地都开始大批制造纺车等相关纺织工具,当年纺车数量就比新政权建立前增加30%,土机增加40%,改良机增加3倍。各地纷纷成立合作社及纺织训练班,以推广妇女纺织的经验与做法。布匹产量由1941年的170084匹增长至1944年的607830匹。
晋绥边区自1940年开始征税以来,全区人民积极纳税,税收收入不断增加。当年,岚县等9县缴纳税款总额就有国币1000多万元、省币近200万元之多,有力保障了边区军民的各项生活开支和基本生活。1944年后,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区域范围有所扩大,可征税地区增多,1944年税收收入比1943年增加3.4倍,1945年较1944年又增加2.5倍。
2.边区民众积极缴纳公粮,捐款捐物
晋绥边区社会各界民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缴纳公粮,捐款捐物,支援前线,满足了战时军民的战斗和生活所需,为长期抗战作出重要贡献。1940年,通过开展献金、献粮、献鞋和扩兵四大活动,有力支援了抗战。据统计,短期内晋西北地区妇女做军鞋12万双,广大群众献救国粮10万石、献金18万余元。晋西北开明士绅牛友兰一次就捐献出白银2.3万元,临县大商人李馀馨、冯锡藩将大量库存布匹捐出,绥中红召的喇嘛主捐献数十匹战马帮助八路军组建骑兵队,万隆昌一家蒙主捐献10余匹好马、几窖粮食支援大青山游击队。此外,从1941年到1945年,晋绥边区军民共同努力开荒种田,粮食产量得到很大提高。农民群众积极缴纳公粮,有效保证了前线抗日部队的粮食需求和边区民众的生活所需。
三、民众积极参战,为人民军队补充大量兵员
随着战争不断深入,晋绥边区人民不仅积极参加敌后抗日武装,而且还在粉碎敌人的历次“蚕食”和“扫荡”中,运送伤员、报告敌情、参军参战,为保卫家园、夺取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1.民众踊跃报名参军,壮大人民军队
晋绥边区人民踊跃参军,为人民军队补充了大量兵员。自1940年减租减息运动开始后,翻身农民的抗日积极性被激发,踊跃报名参军参战。仅在两个月内,晋西北报名参军者就有1.5万多人。据此,第一二〇师在1940年4月进行了整军,充实了编制,全师共增补1.2万余人。1941年6月,晋西北又补充3000余名新兵入伍。同年8月,七专署经过4个县的动员,圆满完成征兵任务,清太徐地区向地方部队及正规军输送了800名新兵。兴县当时总人数不足10万人,却供养了4万余人的晋绥革命队伍,更有10647名青年直接参军,在战争中为国捐躯者有3800余人。全民族抗战期间,晋绥边区共向八路军部队输送10万余名战士,第一二〇师由8000余人扩增到8.5万人。
2.积极参加自衛队和游击队,为人民军队储备充足兵员
晋绥边区民众还积极参加自卫队和游击队,成为主力部队的兵员储备和进行游击战争的得力助手。自卫队队员直接参加正规军的为数不少,兴县游击队自1941年建立以来,先后给八路军输送了3500多名子弟兵。1939年在边区各县组织了大量的自卫队和游击队。如,临县有自卫队1500人、游击队1200余人,兴县有游击队200余人、自卫队13123人,岢岚有自卫队1401人,岚县有自卫队600人,五寨有自卫队32912人,神池有自卫队6000人,宁武有自卫队200人、游击队100人,忻县有游击队67人,崞县有游击队3000人,静乐有游击队、自卫队2580人,保德有游击队300人、自卫队1000人,偏关有自卫队300人,朔县有游击队4000人、自卫队3387人,右玉有自卫队1749人。据统计,1937年至1942年下半年,晋西北人民武装发展迅速,仅基干自卫队(民兵)和普通自卫队就达到3.5万人,仅1944年晋西北参加自卫队和民兵的农民就分别达到159400人和30500人;吕梁地区参加自卫队和民兵的农民占到晋西北总数的65%。他们在对敌斗争中将劳武结合、开展地雷爆破、联防围困等方式方法结合起来,给敌以严厉打击。在绥远地区,地方抗日武装也得到迅速成长并参与战争。到1940年冬,骑兵支队、战动总会第四支队、缓察独立第二支队等地方抗日武装共达3000余人。1939年至1940年间,大青山支队主力和游击队与敌作战120余次,毙伤敌军859 人,俘敌近千人,缴枪596支、战马802匹、骆驼70峰,牺牲战士196人。1945年在对日大反攻作战中,边区民兵、自卫队积极参战,作出巨大贡献。
3.边区人民参军参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晋绥边区人民在党的“保卫家乡”“抗日救国”政治动员下,有的捡起国民党溃逃军队留下的武器,有的拿出家里的大刀、长矛等各式各样土装备,不断武装自己,踊跃投入抗日战争,在保护人身安全,打击汉奸、特务,保卫抗日民主政权,配合部队作战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中不脱离生产的人民抗日自卫队,承担了站岗放哨、传递军情、公路破袭、救治伤员、运送供给物资等基础任务,有力配合了八路军作战,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晋绥边区的光辉历史。
晋绥边区的敌后抗日武装是山西对敌斗争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民兵参与作战3000多次,消灭敌伪2800余人,有2000多名民兵牺牲或负伤。除缴获机枪、步枪等以外,还缴获各种弹药243949发、骡马193匹,收回电线、铁轨各22万余斤。给予敌人在汽车、碉堡、桥梁、公路等基础设施方面沉重打击。此外,还从敌人手中夺回被抢去的粮食近160万斤,牲口数万头。同时,对敌汽车、碉堡、桥梁、公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范围破袭。
四、积极落实拥军优抗政策,为人民军队解除后顾之忧
为使战士在前线安心作战,晋绥边区通过组织拥军活动、落实优抗政策,有效解除了将士们的后顾之忧,鼓舞了他们的士气,使人民军队的战斗力得到大幅提升。
1.持续不断组织拥军工作
每到节日,各村群众都会自发组织起来,到部队慰问,与战士一起欢度佳节。在兴县县城召开的一次春节拥军优属群众大会上,民众积极响应号召,共捐赠劳军优属费1770元,其中一位老大娘捐出200元支持抗日。1940年,原计划在四区内完成军鞋8万多双,群众积极响应最后超额完成近4万双。1941年,各县给军队缝制衣服45508件、做鞋50985双、做慰劳饭包和袋子17519件。1943年春节,仅兴县一区群众慰问当地驻扎部队,就送去猪羊12头、鸡蛋62斤、米面7320斤,还有各种蔬菜水果等物品。边区人民持续不断组织拥军活动,不仅拉近了军民关系,也激发了部队将士们保家卫国的战斗力。人民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拥军活动,增强了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2.稳步落实优待抗属政策
在农业耕作方面,每个行政村都组织有代耕队,由各村村长负责带领村民帮助抗属耕种土地。据统计,1941年兴县、临县、离石等21个县为抗属耕种土地42503亩;1942年,兴县一县就代耕土地11500多亩。村民对待抗属代耕很负责,专门制定相关纪律制度并严格遵守。如河曲下榆村代耕队制定相关纪律,要求保证代耕土地产量不能比一般土地产量低。村中儿童则保证供给抗属家的柴草和饮用水。在教育方面,规定在学校教育中的免费学生,抗属子弟优先考虑。在经济方面,各地政府发放一定数量的救济款、救济粮,帮助军烈属克服困难。仅1942年,兴县全县发放1020石救济粮、3500元救济款,军属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在就医方面,抗属生病,医药费由全村公摊。在党的各基层政府带领下,边区人民在各方面落实优抗政策,切实解决了军属的生活问题,有效消除了参战战士的后顾之忧。
3.先进群众模范带头
在拥军优抗中,出现了很多先进的群众模范。如兴县一区新业村58岁村民任万生被授予“军队爸爸”光荣称号。1941年面对日军的残酷“扫荡”,他细心照顾伤员,日军将他家抢劫一空,他却说:“损失一点东西事小,只要伤员没事就行。”战斗发生时他跑到火线上抢救伤员,部队上前线打仗时他动员群众到部队的田里锄草,部队打仗回来他为慰问指战员甚至卖了自己的寿材买猪拥军……荣获“军队妈妈”称号的神府王家洼50多岁的王补梅常年吃糠窝窝却把白面、鸡蛋送给伤病员,十几年如一日。群众的温暖慰问,给战士们以极大的激励和鼓舞,使他们在前线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去杀敌。
五、成为陕甘宁边区的屏障与联系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枢纽
晋绥边区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不仅是党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坚固屏障,也是党领导的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与陕甘宁边区相互联系的枢纽,其巩固直接关系着敌后抗战的顺利发展。
1.坚持对敌斗争,保卫根据地,成为陕甘宁边区的屏障
晋绥边区与陕甘宁边区仅一河之隔,肩负着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的重大使命。日军对晋绥边区多次疯狂烧杀抢掠,罪恶滔天,晋绥人民将仇恨化作力量,在党的领导下勇敢地拿起武器积极抗战,保卫家园。即使在1941年至1942年极端困难时期,根据地人民都没有退缩,团结一致,坚持对敌斗争,保卫根据地,守护了陕甘宁边区和党中央的安全。
晋绥边区还为陕甘宁边区的财政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从而保证了陕甘宁边区的正常运转。在敌人重重包围和封锁下,陕甘宁边区与其他抗日根据地交流运输不畅,无法得到有效援助,只有晋绥边区与之距离最近且交通较为安全方便,因此晋绥边区义不容辞地扛起支援陕甘宁边区、党中央财政的重任。当时晋绥边区财政审计委员会在财政收入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会优先保证支援党中央的粮款数目。即使在极端困难时期,边区人民在每天吃少量黑豆的情况下,仍以大局为重,坚持将粮食、布匹、医药用品等物资送往陕甘宁边区。据统计,晋绥每年财政总收入的50%至60%用来支援中央财政,虽然晋绥边区财政总收入仅为农币9亿多元,但在向党中央所在地运输的药品、粮款两方面花费就达7亿多元,占到当年晋绥边区财政总收入的81%。
2.各项护送任务的完成,保证了党中央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联系畅通
为保证党中央与各根据地信息和物资畅通,晋绥边区军民来回穿梭于敌封锁线中,完成了各项护送任务。1939年,第三五九旅七一四团和独立第一团,担负起党中央与敌后各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联络任务,仅一年内独立第一团完成10多次护送任务。第七一四团为完成护送抗日军政大学总校进入华北敌后的任务,仅八九月间在同蒲铁路地区往返6次。为更好完成人员、物资、经费等的护送任務,第一二〇师在1940年专门组建晋西北交通转运大队。不仅如此,晋绥边区还负责如被褥、草料、路费等后勤保障任务。1941年,组建晋西北军区交通运输委员会来加强交通运输。抗战胜利后,贺龙曾在《关于目前时局和任务的报告》中肯定了晋绥军民的默默付出,说“这个地区这样小这样穷,这样大的负担,老百姓也没有怨言”。全民族抗战期间,晋绥边区人民不畏艰难险阻,通过配合护送部队,尽心尽力完成党中央交给的各项任务,保证了党中央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信息畅通,使中央部署能安全顺利传达,为夺取全国抗战胜利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妙高文案 专业化代写机构 一站式原创服务
为客户奋笔疾书 用文字创造价值
约稿电话/微信:18632160975
QQ:1392146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妙高文案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